|
观点 | 疫情过后,环保产业会更值钱吗?
这是整个社会最基层、最内核的转变,这种转变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方向,只是这次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。 事实上,没等疫情结束,国家的行动就开始了。 我想除此之外,针对本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其他各类问题的整顿措施也会陆续出台。 灾难就是这样,以毁灭和重塑并存,最后用悲剧推动社会进步。 人类历史上,大的灾难可以分为两种:天灾和人祸。 天灾如地震、洪涝等自然灾害,人祸如战争、种族迫害等,当然,本次在我国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也在其中。 老话说的好: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活。本次疫情是典型的有些人作死的导致结果,更加可狠可悲的是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前车之鉴(2003年非典)。 人类文明进步除了科技、人文的发展,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线,即对灾难的抵抗力的发展。这是人类共同的生存主题,也是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的尖锐话题;而我国很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思想认识,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。 两千多年前,孟子就曾以治国方略对统治者梁惠王提出: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(只要不违背农时,那粮食就吃不完;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,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;砍伐林木有定时,那木材便用不尽。) 这一理念在现在以及将来也同样适用,我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此并行不悖,且针对当今的复杂局势有了跟先进的发展。 而现实情况是,光有思想认识是没用的,还要有动作。 但是,在动作的严谨性上,人们常常忘乎所以,导致灾难一次又一次发生。 天灾和人祸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对人命的无情摧残,也因此每一次灾祸又都能促使人们加强对生命和健康的珍视。 长久以来,人类也在不断发展与生命和健康相关的产业,目前有两个产业:第一个人尽皆知,即医疗健康产业,这个行业几乎与人类文明从始相随;第二个是进入工业文明以来,尤其重要的产业——环保产业。 进入工业文明,环保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产业。 在农业文明时代,物质取于自然,即现在所谓的“绿色”、“纯天然”,物质利用过之后又通过自然的通道回归自然。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上,不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。 工业文明实现了物质的提炼和生产创造,环境原来的物质循环途径被打破。新创造出来的工业品无法通过自然的通道回归自然,所以,必须有与工业生产相匹配的科技完成物质循环,这类科技就是环保科技。 从自然平衡的角度看,环保是工业文明下的必备产业,但是,在工业文明的初期,环保缺席造成的自然失衡体现得尚不明显。 不过,这种失衡很快就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回馈给了人类。进入工业文明以来,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突出问题,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成为新时代下的永恒主题。 本次疫情、2003年的非典,以及很多环境问题都是因为人们在这方面的意识淡薄造车的。 我国工业发展较晚,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也相对较晚,加之过去严重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,我国的环保账欠得很严重,社会上下对环保的重视严重不够。 长久以来,环保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,被认为是企业的负担、zf的秀场。这在过去几年的环保督察行动中暴露无遗。 在生态环境问题的步步紧逼下,我国在迅速展开一场生态环境保卫战,这几年已经开战,而这次疫情将会进一步强化人们对这场战役重要性的认知。 因为环保产业的成熟需要建立在三个重要的基础上:一是意识觉醒,二是基础构建,三是法规建立。 这三个方面的全部成熟,才能解决环保产业的致命弱点——付费机制。如此,环保才能正常的发挥社会效应。 过去人们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买温饱,未来人们将会在买健康上花更多的钱。 因为健康永远是世上最贵的东西,环保产业的意义正在于此。 |